(22) 三焦俞 Sānjiāoshū

[定位] 在腰部,当第1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
[解剖] 在腰背筋膜,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;有第一腰动、静脉后支;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,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。

[经验简便取穴法] 

第一步:俯卧位或正坐位;

第二步:两侧骨盆最高点(髂嵴最高点)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,为第四腰椎棘突;

第三步:从第四腰椎棘突垂直向上推三个椎体棘突(即第一腰椎棘突);

第四步:此棘突下有一凹陷,旁开两横指(食指、中指并拢,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.5寸)处,即为本穴。

[主治] 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,腰背强痛。

[配伍] 配【气海】、【足三里】治肠鸣腹胀

[刺灸法] 直刺0.5~1寸。

[附注] 三焦背俞穴

针灸大成

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,正坐取之。《铜人》针五分,留七呼,灸三壮。《明堂》针三分,灸五壮。

针灸辑要

名悬极输、大仓窬[穴俞]。可温阳化气、通调水道。故凡三焦寒凝、水湿内停皆可取用此穴,温阳化气,行气利湿。

【取法】俯伏或俯卧取穴。在第一腰椎下,督脉悬枢旁一寸五分。

【刺灸法】直刺0.3~0.5 寸。瘢痕灸:5~9 壮。调气消积、利湿除水。主治脏腑积块、水谷不化、下痢、腹胀、肠鸣。与大椎、章门配方治疗痞块。

【金鉴歌诀】三焦俞治胀满疼,积块坚硬痛不宁,更治赤白休息痢,刺灸此穴自然轻。

【腧穴配伍】配脾俞、胃俞、中脘治疗消化不良。配肾俞、水分、水道、中极、阴陵泉、复溜治疗水肿。(《集锦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