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41) 足临泣 Zúlínqì

[定位] 在足背外侧,当足4趾本节(第4趾关节)的后方,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。

[解剖] 有足背静脉网,第四趾背侧动、静脉;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。

[经验简便取穴法] 

第一步:坐位或仰卧位,小趾向上翘起;

第二步:在足背四、五跖骨间可触及一条索筋(小趾伸肌腱);

第三步:在此筋外侧缘,足四、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可触及一凹陷,即为本穴。

[穴名释义] 临,含上对下之意,泣,肝之液,肝开窍千目。穴为足步阳之输,属木,泣应肝,其气上通于目,主治目疾。穴临于足,又与头临泣相对应,故名足临泣。

《子午流注说难》:“临泣乃足少阳所注之俞穴。……此穴上通带脉,灵龟八穴中,有此一开穴,待时取之功用最大。两临泣穴,继起针灸家,在头者曰目临泣,在足者曰足临泣。又因足太阳少阳之起穴,皆在目内外眦,泣自目出,故日临泣。”

 《针灸穴名解》:“泣,与濇通,义凝滞也,即不爽利也。故名临泣。以其在足,故曰足临泣,示别干头之临泣也。”

[取法] 正坐垂足着地,于四、五跖骨底前方,第五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取穴。

[简便取法] 足小趾肌腱外侧,对侧是地五会穴。

地五会穴,侠溪穴向上推,挡手处;侠溪穴:足第四趾与第五趾间赤白肉际处

[主治] 头痛,目外眦痛,目眩,乳痈瘰疬,胁肋痛,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

[现代配伍] 配【三阴交】治痹证;配【三阴交】、【中极】治月事不利

[古代成方]

胸中满:临泣、天池、璇玑、俞府;目眩:临泣,中渚;鼻塞闷:临泣、通天(《资生》)。

风眩:临泣、阳谷、腕骨、申脉;月事不利:足临泣、三阴交、中极(《大成》)。

[刺灸法] 直刺0.5~0.8寸;可灸。

[附注] 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

针灸大成

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,去侠溪一寸五分。足少阳所注为俞木。《甲乙》针二分,留五呼,灸三壮。

针灸辑要

胆经之俞穴,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带脉。可清肝胆热、疏经止痛。配肝俞、期门、外冯治疗两胁疼痛。配大椎、陶道、外关治疗疟疾。

【取法】垂足取穴,在足背小趾四趾的趾缝纹头后一寸五分,小筋后骨缝中。

【刺灸法】直刺0.3~0.5 寸;

【金鉴歌诀】颈漏腹下马刀疮,连及胸胁乳痛疡,妇人月经不利病,下临泣穴主治良。

【倪海厦】在脚小趾就是第五脚趾骨的地方。把这脚趾头拉一拉,你会发现到有个筋在这边,在这条筋的后方这个穴道就是。临泣穴主治带脉。所以有个病人找你说:“我腰痛,但我这腰痛是横到一圈痛,像皮带一样”,就下临泣。你如果下到临泣,这痛是当场去掉的。若你没扎到,就还是会痛,痛就是去不掉。如果病人说,我脊椎骨痛,在脊椎骨这旁边有一点点痛。就下临泣,同时下足三里,这是治脊椎旁边的华陀夹脊。不单单是带脉的病,眼科的病,像妇人乳房的硬块,都可以用临泣穴,只要是胆经经过的地方,通通可以用临泣穴,我讲的胆经就是指经过胸部乳房的地方。